Significance

價值

  《四庫全書》有系統、有條理地將中華五千年的重要典籍匯集為一部大百科叢書,為研究中華文化之學者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資料寶庫。

  《四庫全書》共收錄了三千四百多種古籍,且內容完備,包括清乾隆以前的哲學、歷史、文藝、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天文地理、算學、醫學等等典籍無所不包,這些古籍均為傳世珍藏,是中華文化的精萃。

一、表現文化傳承的精神

文化的命脈,由無數聖哲賢士創造開闢,然後代代接續,並加以發揚光大,如此文化才能牢固堅實,承傳不絕。清高宗在《四庫全書》〈文淵閣題記〉中已充分顯示「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願(見附件一);而當日參與修書的館臣,很多都是碩學鴻儒,學術大家,這種修纂《四庫全書》的舉動,可說是表現了傳統知識分子肩負起文化薪火遞傳的責任感。

二、保存珍貴文化資產

《四庫全書》內容完備,包括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民族、社會、政治制度、宗教、天象、地輿、物產、文藝、哲學、美術、農、醫、工商、算學及百家雜學等,無所不包。它又有別於類書,而是用謄抄的方式,保存了各書的原貌,也就是保存了原來的資料。在修纂過程中,既輯存大量散佚的圖書,又經過大量考證不同版本,選擇裁汰,棄其糟粕,存其精華,所以說此書是中華文化的精萃,並不為過。

三、方便學者研究

歷來研究學術,主要在搜集資料,參考群籍,而個別學者在搜集資料時往往需耗費大量心力。《四庫全書》提供了有系統、有條理而極為豐富的資料,為學術研究提供不少方便。全書按四部分類,在經、史、子、集四部之下,再細分為四十四類,六十六子屬,條理井然。再編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考證》、簡明目錄等,對研究者提供極大方便。

四、提供校勘學上的價值

古籍輾轉流傳,難免有版本優劣的區別。《四庫全書》採用謄錄編輯成書的方式,在謄錄底本之外,同時參看其他異本,互相比勘校對,然後將所得逐條列目,匯成《四庫全書考證》。清高宗對這種校勘工作非常重視,並設立功過處分條例,嚴格執行,所以不少四庫全書本,往往較據以謄錄的底本為優。《四庫全書》除纂輯及保存大量古籍外,在圖書校勘學上也有一定的貢獻。

五、傳統知識領域的擴充

清高宗修纂《四庫全書》,除有意超越前代藏書外,更希望能包羅天下知識。清室以滿洲人入主中原,對邊域少數民族,自然比以前任何朝代重視,對外國人的夷夏之分,也不如漢人強烈。當日受命修書的館臣,為滿足皇上心意,在搜羅群書時,盡量求取周全完備,除收錄傳統漢文圖書外,更旁及中國境內若干少數民族作品,以及當時已在國內流傳的一部分外國人著作,也納入《四庫全書》之中。這種修書方向,突破了牢固的傳統觀念,開啟知識世界的幅度,對文化的繼往開來,有很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