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李偉國
前輩學者陳援庵先生認為,凡作一項學術課題,必須將相關材料全部收集到手,仔細梳理研究,才能做到沒有遺憾,其成果也更有價值。陳老自己的一些足以傳世的論文,就是這樣寫出來的。我牢牢地記著這一嘉訓。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了撰寫關於宋代內藏庫問題的碩士論文,幾乎翻遍了宋代的史料、文集、筆記乃至類書,后來踏上工作崗位,又寫了許多論文,在收集資料方面仍然不敢疏漏。但即便如此,在文章發表以後,也常常會發現一些先前沒有看到的重要資料,或者可以作為更好的觀點佐證,或者足以動搖原先的論述,頗感愧疚。
於是我深知,只有沉下心來,大量讀書,帶著問題逐步積累資料,思考問題,到一定的火候才動筆撰作,方能使自己學術成果少一點遺憾。
當然,除了下苦功夫以外,讀書做學問還要有好的方法,特別是善於使用各種工具,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充分利用目錄、索引和專科辭典等工具書,即可有效地縮短積累資料的過程,並且搜尋到平時讀書不容易見到的資料。可惜目前已經編制出版的索引不多,且僅限於經典名著,而為浩如煙海的全部文獻資料編制可供全文檢索的索引加以出版,又因為編制的工作量太大、索引的篇幅會超過原文而根本不可能。
看來,不改變古代文獻資料的形態,不改變查找資料的方式,我們這一代學人很難趕上老一代學人,因為在他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中即已打下了比我們更好的基礎。
不過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現在,文獻的數字化和數字化出版已經開始改變文獻的集合形態和使用方式,為提高研究效率、取得超過前人的成果帶來了福音。在眾多的中國古籍數字化出版物中,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光盤可以說是較為完善和最為實用的一種。早就聽說有人要做《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光盤,我曾想,如果仍按原樣以圖像掃描配一些書名、篇名、作者索引的方式制作,雖然也有用處,但文獻的集合形態仍然沒有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仍無法加以深層次的利用,而如果要做到全文檢索,則其間異體字的規範認定工作是及其繁難的,令人驚訝的是,迪志和上海人民的光盤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本身幾乎涵蓋了乾隆以前的主要古籍,其總字數超過7億,將這樣一座內容極其豐富的資料寶庫數字化,做到可以全文檢索的美妙境地,無論研究一個什么問題,几乎都可以從中或多或少地獲取資料,怎不使學者欣喜若狂!
我們自從購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光盤以來,使用頻率極高。就編輯工作來說,搜尋、積累和核對資料,尋找例證,探求詞義,解決疑點等等,無不適用。比如我研究和整理朱熹的《八朝名臣言行錄》多年,一直想寫一篇論文,但由於有許多資料手頭沒有,又抽不出時間出外訪讀,總覺得所需的資料尚未完備,難以下筆。 有了《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光盤以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以各種相關的詞匯、短語等為搜索引擎從中尋找有關朱熹《八朝名臣言行錄》的資料,結果收獲很大,不僅找到了其他學者引用的資料,並糾正了引用中的一些問題,還找到了許多新的材料。 在我沒有使用《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光盤的時候,已經基本形成自己的觀點,在利用光盤搜索到許多新材料以後,不僅充實了相關的論證,還對原有的觀點做了一些修正,如果不使用這些新材料,我的觀點就會發生偏差,這是多麼危險的事情。 除了搜尋材料以外,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人物、年代、史實等方面的問題,如果手邊沒有合適的史書、工具書可供翻閱,我也利用光盤尋找答案,大多能達到目的。 在我整理《八朝名臣言行錄》的過程中,需要用大量的宋代文獻加以比對,當時因為沒有這個光盤,只好將數百種古籍一本一本地借回來,一本一本地翻過去。而在我讀校樣的時候,已經有《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光盤可供利用,於是數百處疑問足不出戶就得到了解決。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光盤的功用還很多,但如同任何其他工具書一樣,光盤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比如,許多有內在聯繫的資料,卻沒有相同的外在特徵,在光盤裡也就不可同時出現,這就需要將讀書與使用光盤結合起來,由此及彼,層層深入,邊讀邊查,邊查邊讀,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將問題研究和闡述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