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是一七七二年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編纂的。清廷動員四千多名學者和工作人員參與這項「文化工程」,歷時十年才完成。這套中國歷代典籍寶庫收錄圖書三千四百 六十二種,按經、史、子、集的分類分為三萬六千冊,收錄《倫語》、《史記》、《孫子兵法》、《資治通鑒》等經典,內容涵蓋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科學、醫學等範疇。 由於《四庫全書》卷帙浩繁,難以廣泛流傳,加上缺乏詳細分類條目,使用者查閱時異常不便。一九九六年初,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主席余志明萌生將《四庫全書》電子化的念頭。他說,四庫全書是中國文化的寶庫,電子出版技術有助這部書廣為流傳,以保存中國文化精粹。 作為《四庫全書》首階段的標題版已於去年下半年完成,產品去年底陸續付運予訂戶。香港及外國一些機構、圖書館數月前已紛紛查詢訂購 事宜。迪志董事總經理李超倫指出,《四庫全書》電子版的主要銷售對象為兩岸三地的圖書館、外國大學及漢學研究所,個人專家學者也是該公司目標客戶。而第二階段的全文版即將完成,將於今年四月付運。
由於《四庫全書》卷帙浩繁,難以廣泛流傳,加上缺乏詳細分類條目,使用者查閱時異常不便。一九九六年初,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主席余志明萌生將《四庫全書》電子化的念頭。他說,四庫全書是中國文化的寶庫,電子出版技術有助這部書廣為流傳,以保存中國文化精粹。
作為《四庫全書》首階段的標題版已於去年下半年完成,產品去年底陸續付運予訂戶。香港及外國一些機構、圖書館數月前已紛紛查詢訂購 事宜。迪志董事總經理李超倫指出,《四庫全書》電子版的主要銷售對象為兩岸三地的圖書館、外國大學及漢學研究所,個人專家學者也是該公司目標客戶。而第二階段的全文版即將完成,將於今年四月付運。
余志明曾任電子工程師及投資銀行家,近年積極投資資訊科技行業,年前創辦香港首家網上書店「博學堂」。他三年前向朋友提起開發《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念頭時,得到的反應是「你傻了嗎?」、「四庫全書沒人看」。
中文電腦應用普及程度緩慢,觸發余志明構思開發《四庫全書》電子版。中文電腦字庫不足,目前各地普遍使用的倉頡字庫僅得一萬三千多字,不足以應付學術研究用途。他表示:「如果中文電腦應用無法普及,中國人無法將本民族文化放進電腦光碟及國際網絡,我們下一代可能只會通過電腦接收西方社會的資訊。」 他希望開發一套字數較多的大字符集,而《四庫全書》共有八億個漢字,「本身已是完整的中文字庫」。余曾徵詢香港著名文史學者饒宗頤的意見,雖然饒不懂電腦,但他認為中國古籍電子化是必然趨勢,對余的計劃非常支持。余志明遂決定投資開發《四庫》電子版,至今投資總額逾五千萬港元。
余志明也明白純從商業投資的角度來看,開發《四庫全書》電子版的風險確實很大,因為會看《四庫全書》的人始終不會太多。余表明不計較金錢得失,即使血本無歸也不會後悔。他說:「我當作捐出五千萬作慈善用途,以後賣一套賺一套。我們有特別技術對付盜版問題;如果有人盜版,就當作免費宣傳吧。」余志明估計,如果能售出二千套光碟,可望收回投資成本,他希望三年內達到這個目標。
李超倫以三個C概括該書電子版的優點:廉宜(cheap)、可操控(controllable)、簡便(convenient)。全套《四庫全書》約有四百七十萬印刷頁,電子版只有一百六十七張電腦光碟。而《四庫全書》印刷版動輒六、七十萬港元,電子版售價僅二萬多港元。《四庫全書》電子版設有快速檢索功能,使用者可輸入書目及作者,即可迅速找出所需資料。他指出,使用中文電腦的最大難題是使用者不熟悉輸入法,但電子版使用者只需知道作者的姓氏的普通話拼音的首個英文字母,就可進行檢索。例如只需鍵入L,即可找到李白的《將進酒》等作品。
許多研究中國古籍的學者為了考證一個中文字,往往要花大量時間翻查古籍。四庫全書電子版可令學者省時省力。中國大陸一位研究越南史的學者,不到三分鐘就在《四庫全書》光碟版找到百多個關於越南史地的標題。
而《四庫全書》電子版在中文電腦輸入技術的突破,更對中文電腦應用具有深遠意義。電子版適用於微軟視窗中文繁體版、簡體版、英文版、日文版及韓文版,使用者毋須轉換不同地區的平台。電子版同時建立了近三萬個不同漢字的字符集,有助解決中文電腦應用技術的瓶頸,為中國典籍電子化奠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