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Page="65001" %> 四庫特稿-也談《四庫全書》電子版

我是如何利用《四庫全書》電子版為論文搜集材料的

中文系博士生 李暢然


(一)最適合關鍵字檢索的題目

  通常認為,宋明理學很重要的"理一分殊"的思想模式,其直接來源是張載的《西銘》,然而《西銘》的確是偏言"理一"而不強調"分殊"的。無論古今,凡是優秀的學者又都能夠借助程頤的《答楊時論西銘書》,從而把這個問題上推到孟子與墨學的爭論,然而與《西銘》的傾向恰好相反,在《孟子》"墨者夷之"章裡,孟子在辯論中所表現出來的立場又是偏向於"分殊"一邊的。當然,孟子的確是在這一章提出了"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的口號;但這恰恰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為什麼孟子會在提倡"愛無差等"--或者說絕對的博愛--的墨家面前標榜"一本"的立場?所有這些問題表明,關於"理一分殊"思想在儒家內部的來源和形成過程,我們還沒有完全說清楚。

  "理一分殊"這個題目無疑是最合適利用電子版圖書來搜集材料的了。"理一""一理"、"一本""本一"和"分殊""萬殊",這樣幾個關鍵詞,就可以把最重要的資料一網打盡。經過檢索和調查,我們可以確信"理一分殊"之"理一"無疑來自《孟子》"墨者夷之"章"一本"的字眼,而後者較之"理一分殊",是在宋代更具廣泛影響力和重要性的思潮。

  經過對諸多材料的認真辨析和歸納,我們發現宋儒對"一本""二本"二詞的使用存在著非常多的用法。這些用法有的存在著邏輯上的蘊含關係,有的則明顯附帶了《孟子》"墨者夷之"章的語境色彩:但更為重要的是,還有的用法居然與其他的用法恰恰相反--通過"理一"來推導出"分殊",通過"同"來推導出"異"。這種恰恰相反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從邏輯上看,無疑與《孟子》 "墨者夷之"章的語境有著莫大的關係:從具體的提出者、發起者看,則是由於漢代的《孟子》詮釋者趙岐的增字解經的習慣造成的。趙岐對此章的誤讀經由程頤在為張載《西銘》辯護的時候加以巧妙的文飾,並在朱熹細心的整理下,與《西銘》--脫自《易傳》--的"乾稱父、坤稱母"整合在一起,進入了"理一分殊"在倫理學上的標準詮釋。

  從程頤在其他地方有關"理一分殊"的說法可以看出,他的這個思想其實並不是來自趙岐詮釋下的"一本"。程頤所謂"理一",其實就是字面意義上的"一本";其理氣二分的傾向,在他自己看來,與《孟子》之"一本"毫無矛盾一因為他用"理"來說明世界的統一性,用"氣"來解釋世界的多樣性,所以他完全感覺不到他的思想與《孟子》"一本"口號的距離。而程顥則牢牢抓住《孟子》"一本"這個字眼,發展出了開啟後世陸王心學的本體與現象完全一致的學說。可以說,對《孟子》"墨者夷之"章"一本""二本"含義的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和詮釋,造成了諸多思想家相同的和不同的思想傾向。

(二)資料范圍很容易擴大

  由於過去只能靠翻書來收集資料,所以研究者限於時間、精力和書籍的條件,往往只能查看最重要的作家的著作。由於有了《四庫全書》電子版,我很容易地把查找範圍擴大到了二程的後學。並且從他們那裡又找到一條邵雍關於"天人合一"的思想資料:
  萬物之中有一身,一身中有一乾坤。能知造化備於我,肯把天人別立根?
  天向一中分體用,人於心上起經綸。天人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
  過去講"天人合一",都只提到這是由張載首次明確提出來的。這條材料出自《上蔡語錄》卷一,很少有人用到過。如果不是因為有了便利的檢索條件的話,是不太容易發掘出來的。

  由於電子文本檢索非常方便,因此我在文章裡盡量把所有的材料都在注中注出來了,以便於他人更好地利用這些材料。

(三)經典論述的出處不再難找

  我的論文第四頁所引"……天地之性則太極本然之妙,萬殊之一本也;氣質之性則二氣交運而生,一本而萬殊也。"一條材料,過去研究哲學的人都非常喜歡引用,但是出處卻都注遲至康熙年間編的《朱子全書》。原因很簡單,這條材料無論是在朱熹的著作裡還是在《朱子語類》裡都找不到。利用《四庫全書》電子版,我很容易地找到了最早的出處,即真德秀的《西山讀書記》卷二。可見在今天新的科研條件下,過去很花功夫、很能顯示功力的東西,現在都已經變得非常簡單了。

(四)附論:《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局限

  雖然有了《四庫全書》電子版,對學術研究已經非常便利了,但是其局限性還是存在的。《四庫全書》並不全,許多書的底本並不好,這都影響到檢索的效度(例如在余敦康先生的《內聖外王的貫通》裡所引《張子語錄》裡的一段話,在《四庫全書》裡就沒有);再加上錄入時出錯(比如我見到過把"文獻通考"的"獻"打成了別的字的,於是這條材料被檢索到的可能性就幾乎等於零了),或者軟件制作有問題(比如楊新勛學兄就發現過,明明看到這裡有這樣一個字眼,卻檢索不出來;再有書同文自造的異體字,有的可以用常規的字形檢索到,有的則檢索不到),都影響到我們對《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利用。

  因此,我有兩個希望:一、《四庫全書》電子版能出1.5甚至2.0版,消滅裡面的bug,改進搜索引擎,而不是做出來以後就再也不管了;二、多出一些古籍的全文電子版,越多越好(我自己在多版本兼容和切換上有一些設想)。

 

Please send your comments and questions to webmaster@sikuquanshu.com or fax to (852)27308686
2004 Digital Heritage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