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Page="65001" %> 四庫特稿-也談《四庫全書》電子版

略談《四庫全書電子版》在《登科記考補正》中的作用

北京大學中文系 孟二冬


  科舉取仕,是唐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在唐代,有專門記載登科情況的《登科記》多種,但後來皆漸次失傳。清代著名學者徐松(1781-1848),在查閱大量各類史料的基礎上,撰成《登科記考》三十卷。該書自清道光十八年(1838)成書以來,一直受到學術界的充分重視和廣泛好評,其為研究唐五代人物、史事、科舉和文學等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由於徐松本人的疏誤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登科記考》仍然存在許多錯誤。因而自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已經有不少學者發表專文,對《登科記考》作訂正和補充。而自晚清、近代以來,又出土並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唐人墓誌,這些珍貴的史料,都是徐松所未及見到的。此外,徐松當年所選擇和閱讀之書,因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而並不全面,故疏誤之處甚多。

  《登科記考補正》一書,是本人在查閱和考證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徐松《登科記考》的補充與訂正。據徐松《登科記考》逐年標注的登科數字統計,唐五代進士的總數當在7182人以上,諸科當在3125人以上,因有些年份失考而不注人數,所以這只是最為保守的統計數字。明經科的人數,史無專門載記,其人數倍於進士或更多,應當是沒有問題的。加之秀才、制科、上書拜官、上封拜官、賜及第等,總數當載三萬人以上。這大約就是唐五代科舉的基本陣容了。經過徐松的考證,《登科記考》著錄進士凡2087人,其中編年者1404人,入附考者683人;諸科凡48人,其中編年者24人,入附考者24人;明經凡303人,其中編年者45人,入附考者258人;制科和宏詞、拔萃凡562人,其中編年者486人,入附考者76人。以上數字相加約三千人。大約是唐代科舉人數的十分之一。本書的補正,在廣泛查閱各類資料並經仔細考據研究之後,新增補進士凡661人,其中編年者215人,入附考者446人;明經凡434人,其中編年者128人,入附考者306人;諸科65人,其中編年者13人,入附考者52人,制科和宏詞(僅錄編年者)、拔萃(僅錄編年者)凡302人,其中編年者96人,入附考者206人;此外,還新增補上書拜官8人(僅錄編年者)、上封拜官2人(僅錄編年者)、武舉22人,其中編年者3人,入附考者19人。以上數字相加為1527人,已經超過徐松《登科記考》人數的一半。另外,還新增補和移正知貢舉者凡33人;補徐考缺名和改正姓名者凡62人;改正科目和移正科目年代者凡190餘處;新增補詩賦策文等90餘篇。這裡除了我個人多年的研究成果之外,也吸收了近幾十年來已有的成果。

  《登科記考補正》一書,是一部資料性極強的學術著作,在撰著與考證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古籍資料。不論是徐松已見之書或未見之書,亦不論當今學者已讀之書或未讀之書,從總集、選集到別集,從正史、野史到筆記,從墓誌、方誌到家乘,從叢書、類書到姓氏之書,無不披覽搜擇,參校甄別。而在查閱和考證資料的過程中,本人就充分利用了網絡電子版[文淵閣]《四庫全書》。

本人對於四庫電子版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查閱與方誌、家乘以及姓氏之書所記載相關的旁證資料。徐松所著《登科記考》,有鑒於方誌、家乘以及姓氏之書的記載謬誤甚多、真偽難辨,故除宋元舊誌及見於《永樂大典》所載者為其所取之外,明清以下之書概就刊落。徐松的態度是嚴謹的,但並不科學。史料之誤,所在皆有,即使正史乃至唐人墓誌,亦常有誤。雖然方誌等書籍的錯誤、偽訛更多,但關鍵是要認真核實考證,去偽存真,其中所保存的有價值的史料,其實還是相當多的。然而要一一核實方誌等書籍中的真偽,如果完全靠手工翻閱,就不僅曠費時日,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遺漏。而利用四庫電子版,就省時而且準確可靠。本書通過這種方法而得到的可靠史料很多,而考證所得的新的成果,無疑應當歸功於四庫電子版。

  第二,通過關鍵詞檢索,查閱有關資料,尤其是一些通常不為人們所注意的書籍。唐人的撰述以及有關唐代正史的資料,應當說是有限的,在現有條件下幾乎可以說是可以窮盡的。所以這方面的問題不大,然而散見於宋代以後各類書籍中的有關唐人資料,包括野史、雜傳、筆記、別集、選集、總集以及叢書、類書等等,可謂浩如煙海。如果完全靠手工翻閱,就必須有所取捨,選擇其中比較重要、可靠的書籍查閱,其結果也必然是有所遺漏。而利用四庫電子版的檢索功能,就往往能在一些不太常見、通常也不太為人們所注意的書籍中得到有價值的資料。而更重要的是,有了四庫電子版,因為其查閱方便,這樣就可以將大量的時間用在《四庫全書》之外的書籍閱讀中,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利用四庫電子版覆查與核對資料。本書的資料查閱和書稿的完成,主要是在北京大學圖書館進行的。書稿清樣出來之時,適逢我應邀在日本東京大學講學。那裡的漢籍圖書資料,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遠不如北大。幸而那裡有條件可以查閱四庫電子版,從而為本書的資料覆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總之,四庫電子版的問世,的確是一件功德無量的美事。我個人的這部著作,從中獲益良多。因而對於四庫電子版的出版者,我從內心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Please send your comments and questions to webmaster@sikuquanshu.com or fax to (852)27308686
2004 Digital Heritage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