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摘要
张丽娟(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程有庆(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宋代是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技术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又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期,今天流传于世的宋版书就是宋代印刷事业繁荣鼎盛的最好见证。对于宋版书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印刷事业的各方面情况,为宋代断代印刷史及中国古代印刷通史提供翔实可靠的素材。同时,由于宋版书时间近古,更接近古籍的原貌,具有重要的文献版本价值,对宋版书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对其文献版本价值的充分利用。宋版书因为时代久远、流传稀少,价值重要,因而倍受历代学者与藏书家的看重,清代以来出版了许多关于宋版书的书目、题跋著作。但由于宋版书贵重,藏书家多秘不示人,清人在宋版书的鉴定与研究上自有许多的局限。
近代以来宋版书的收藏渐趋集中,目前,存世的宋版书大多收藏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的公藏机构,各种善本书目、图录、影印本的出版,都使得今人在宋版书的研究中有着前人所无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宋版书研究的力作,国外有日本阿部隆一的《中国访书志》、尾崎康《正史宋元版研究》,国内则首推李致忠的《宋版书叙录》。他们通过对宋版书实物的详尽调查,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同时对各书的版本鉴定、版刻源流等加以研究,成就斐然。本书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以宋版书和宋代印刷作为研究物件,既有对宋代印刷事业的整体研究,又有对具体宋版书的考证,应该说是断代印刷史研究的一个新成果。
本书作者在国家图书馆及北大图书馆的善本古籍部门工作多年,有机会接触大量珍贵的宋版书,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充分采用了大陆、台湾、日本等地已经发布的相关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宋版书与宋代印刷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宋本概览”论述了宋代印刷事业与宋版书的相关问题,包括:宋代印刷事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的官府刻书与民间刻书,宋本的版刻特徵,宋代四部书刻管窥,宋代刻书家举隅,宋本的作僞,从藏书印看宋本的流传,现存宋本在海内外的分布。下编为“宋本撷珍”,包括“宋刻本《后村居士集》考证”等十篇,对部分现存宋版书的版刻情况等加以考证与介绍。附录“金代刻本知见录”收录了笔者知见、现存于世的金代刻本书简介。全书采用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所藏珍贵的宋版书及金版书书影八十九幅。书后有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和图版索引。
本书内容摘要:
上编
一. 宋代印刷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章包括三部分:宋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及其背景;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宋代的几个刻书中心地区。
经过唐五代时期的发展,我国的雕版印刷技术从最初的萌芽阶段逐步走向成熟。有宋一代,雕版印刷技术得到了充分广泛的应用,印刷出版事业迅猛发展。无论是刻本书的数量、书籍刻印的种类、刻书地域的分布、刻书的规模以及刻印的技术艺术水平,在宋代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呈现繁荣发展的兴盛局面。同时,北宋庆历年间,布衣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成为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的伟大发明。
二. 宋代的官府刻书与民间刻书
本章包括三部分:北宋国子监刻书及其他;南宋时期的官府刻书;宋代民间的刻书。
宋代有衆多的官私机构和个人参与刻书出版活动。对于宋代官私出版系统,诸家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本书把宋代的刻书划分为官府刻书与民间刻书两类。官府刻书包括中央政府各机构、地方各级政府、各级官学等的刻书(官刻本)。民间刻书包括私宅刻书(私刻本)、书坊刻书(坊刻本)以及寺院、道观、书院等民间机构的刻书。
北宋中央政府刻书的机构,主要以国子监为主。所刻书旧称监本,旧京本、京师旧本等,靖康之难,汴京被劫,国子监书板俱遭焚毁。今存极少的北宋刻本散存海内外,其中有数种被认为可能是国子监刊印的遗物。今日我们难以看到北宋监本的原貌,只能借助翻刻本窥其一斑。如今存南宋绍兴九年绍兴府翻刻《毛诗正义》,北宋末南宋初翻刻的监本《史记》和两《汉书》,南宋福建汀州翻刻的《算经》九种等等。由这些后代的翻刻本,可以依稀想见北宋监本的面貌。
南宋时期,国子监等中央政府的刻书已衰微,所谓的国子监本大部分是下发各州郡刊刻的。代之而起的,是各地、各级地方官府刻书的迅猛发展,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各级各类机构,如各州、军、府、县政府,各路使司,各地公使库,各级官学,等等,其刻书覆盖地域最广,校勘审慎,刻印精美。南宋时期的官刻本书,指的主要就是地方官府的刻书。
宋代实行路、州(府军监)、县这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这三级行政机构都有刻书。路一级官署的刻书,今存有所谓安抚使司、转运司、茶盐司、漕台、漕治、仓司、计台等刻本。府州军一级政府的刻书,有的径题某某府刻,更多的则着录作某某郡斋刻本。县级政府的刻书,多着录作某某县斋刻本。此外,宋代于诸道监帅司及诸州军县皆设公使库,以供应来往官员膳宿费用,允许其经营收利,故宋代公使库富资财,也进行刻书活动。官学刻书包括州学、府学、军学、郡学、郡庠、县学、县庠、学宫、学舍等名目。从今存南宋官刻本的情况看,在路、府(州军监)、县三级机构中,以府州一级的地方政府与官学刻书数量最多。这大概是因为府州一级机构数量远远大于路级机构,而其财力有保障,校勘人员充裕,所以才会有较多的刻本传世。至于县斋、县学,毕竟级别低,财力弱,其刻书数量少于州府一级机构,今存本较少,也是自然的现象。
相对于书坊刻书和私宅刻书,南宋时期的官刻本具有刻印精美、校勘审慎的特点。因为是官府刻书,有比较雄厚的财力支援,不需顾及成本,所以官刻本从形式上看,大都行格疏朗,开版宏阔,纸洁墨莹。官府刻书还可以凭藉官府的力量,调集大批有经验的刻工参与刊刻。本地刻工不足的,还可以成批调用临近地区的刻工,比如临安地区的刻工就经常出现在临近的明州、婺州、严州等地的刻本中,这就保证了官刻本书籍的刻印质量。
宋代民间刻书,主要包括私宅刻书、书坊刻书以及寺院、道观等的刻书活动。宋代民间的刻书非常活跃,即以佛教寺院刻书来说,就有福州东禅寺刊刻《崇甯藏》,福州开元寺刊刻《毗卢藏》,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刊刻《思溪藏》及资福寺刻印《资福藏》,平江府碛沙延圣禅院刊刻《碛沙藏》等《大藏经》的刊刻,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至于各地寺院刊刻的佛经单行本,就难以尽数了。宋代的私宅刻书与书坊刻书数量衆多,是宋代印刷出版事业中两支尤为重要的力量。
私宅刻书,指的是官僚、富绅、文人学士,私人出资刊刻图书。他们或校刻经典文籍,或将自己和前辈的著作刊刻行世。这类刻书大多以发扬学术、传播文化为目的,并不以售卖赢利为目标,这是与书坊刻书最根本的区别。一般来说,私宅刻书由于富有财力,并非为牟利而作,所以可以不惜工本,达到较好的刻印水平。在校勘方面态度也比较认真。如周必大刊刻《文苑英华》,廖氏世彩堂刊刻韩、柳集,楼氏家刻本《攻 先生文集》,无论在文字内容上还是刻印技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些都是私宅刻书的代表之作。
南宋时期,可考的书坊名目甚多,传本也很丰富。书坊刻书最为兴盛的,仍然是杭州、建阳、成都及眉山这几个地区。书坊刻书以售卖获利为目标,所以在内容上侧重于科举应试书、日常实用书及诗文集等类需求量大的书籍,形式上则花样翻新,对经史典籍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如宋代经书的刊刻,有所谓的纂图互注本、附释音本、附音重言互注本、监本纂图本、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本、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本、京本点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本、婺本附音重言重意本等等诸多的名目,这些附有插图、释音、互注、句读、重言重意等内容的典籍,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因而有更广泛的读者群。此外,书坊刻书一般都具有成本低、价格廉的特点,因而更易于为大衆接受,如建阳地区坊刻本行销天下,对于文化的传播、知识的普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三.
宋本的版刻特徵
包括三部分:宋刻本的行款版式、字体刀法与纸墨装帧;宋本中的刊记、刻工与避讳;宋刻本中的重修本与递修本。
雕版印刷是时代的産物,它既遵循着雕版印刷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又和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它所依赖的物质资料(纸、墨等)的生産,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一个时代的印刷品,有着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其版刻特徵上,包括刻书的行款版式、字体、纸张、墨色、避讳、牌记、刻工以及装帧形式等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特徵都是我们在宋版书版本鉴定中的重要依据。
行款版式首先反映了一部书的基本面貌,所以古今谈版本者,必先着录其行款版式。它虽然不象字体那样有明显的地域与时代特徵,但在鉴定版本上仍然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参考。同一家刻书机构在同一时期所刻的同一批图书,往往采取相同的版式、行款、字体,就象现代的出版社出版一套丛书,采用相同的版式面貌,一望而知是同时出版的一套书。
雕版印刷的字体刻风是最能反映一种版刻的时代风格的。宋代顔、柳、欧等名家书体备受推崇,雕版印刷的字体也以仿此诸家为主,或兼采诸家笔意,也有使用褚体、瘦金体等,和后代雕版的书体明显不同。好的字体不仅要求写手的水平,也需要刻工的功力。宋版书的刻工大多比较认真,技术水平较高,在笔画的细微之处也能做到一丝不苟,可以很好地传达出原字的神韵。这和元明以后粗率的刻工也可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宋代刻书中,官刻本在卷末常有刊记或官员衔名,坊刻本、私刻本则多有刻书牌记或刊记。这是最直接反映一部书版刻情况的,所以历来被研究版本者所重视。宋代刻书中为了计量付酬,区别责任,往往在版心下方刻上本板刻工的姓名,这也是版本鉴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
在宋版书的版本鉴别过程中,除了上述的各种版刻特徵外,还要注意重修本与递修本的情况。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版本,根据其印刷的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初印本、后印本、重修本、递修本、三朝本、邋遢本等等。因为古代雕版印刷的特点,是先在木板上刻字,雕版完成后,再敷墨印刷。印刷出一批书后,可以将书版保存起来,以后随时可以取出再印。书版保存的时间,视自然的(木板质地,气候条件等)与人为的(刷印的频繁程度、书版易主的情况等)条件,各有不同。时间短的有几十年,时间长的可以由宋至元,再由元至明,三四百年以后仍然被利用。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版有自然的损毁,有长期刷印的磨损,有保存不善的遗失散乱。想要利用旧版,就需要对旧版加以修补整理。这包括对旧版中磨损的地方加以修补,对模糊不清的板片加以重刻,或对原版中错误的文字加以修订改刻,或者增刻一些新的内容,等等。这种在初次刻板基础上进行修补加工,重新刷印的本子,就称作重修本,也称作修补本。递修本也是一种修补本,它指的是对原有板片进行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重新加工修补。这往往是在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如宋刻宋元递修,或宋刻宋元明递修,三朝本和邋遢本即属于递修本。当然也有可能宋版书在宋朝一代就经过了两次以上的修补,这也称作递修本。
在版本学上,区别初印本与后印本,原刻未修本与修补本、递修本,早期修补印本与晚期修补印本,有其实际的意义。一般来说,初刻初印本或者原刻未修本更为学者与藏书家所重视。因为早期的印本,版面整洁,字画清晰,笔锋尽现,墨色鲜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能够充分体现宋版书的艺术性。而原刻未被后人修补的本子,保留文字内容的原貌,在版本校勘上更具价值。反之,修补后印本版面磨损,字画不清,边框断裂,墨色无光,形式上的美感与初印本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有的修补本原刻页的字画已经难以辨认,有的甚至一半的版面被损坏,内容上已经不完整。而修板时补刻的书页,往往由于刻工的疏忽而造成文字上的错误。因此从版本校勘上的价值来说,初印本与修补本是大大不同的,而修补本中的原刻页与补刻页,其文字上的可信度更是要区别对待。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修补本对原刻文字进行了校勘改订,修补本的文字可能更胜于原刻,这种情况是需要区别对待的。
四. 宋代四部书刻管窥
包括四部分:宋代儒家经典的刊刻;两《汉书》在宋代的刊刻;宋代四大书的刊刻;宋蜀刻本唐人文集。
宋代刻书的内容丰富多样,儒家经典当然是统治者不遗馀力加以提倡的。北宋时期,国子监主持校订颁行了《五经正义》、《七经正义》及诸经注本,成为科举考试、士子学习所遵循的定本。南宋时期,各地方官府以及私人、书铺都热衷于刊刻经典,而且发展出了便于研读的注疏合刻本、适于普及的附释音本、纂图互注本以及重言重意本、点校句读本等等。小学书作为阅读经典的工具书,也在重点刊刻之列。史部书中,正史的校订与刊刻尤受重视,其中史、汉三书的刊刻频率最高。此外《资治通鉴》及有关《通鉴》类史书也很受欢迎。子部书方面,佛教典籍的刊刻最为突出,尤其是几部《大藏经》的刊刻,规模宏大。医书、农书、算书等也很受重视,因为这是关乎民生实用之书。类书则以《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为人所重。集部书中,搜集整理并刊刻唐人诗文集,保存了唐代文人的著作;刻印本朝人诗文集,使本朝文人的著作得以广泛传播,等等。宋代刻书中的丰富内容,难以尽数,本章选取经史子集几个方面的实例,藉以了解宋代刻书内容上的一些特点。
五. 宋代刻书家举隅
本章包括四部分:陆游父子的藏书与刻书;洪氏三兄弟与刻书;黄善夫与刘元起;余仁仲与万卷堂。
宋代蓬勃发展的刻书业,造就了许多有名的出版家。他们或任职一方,在地方官任上致力刻书;或为有财力的士大夫,以私人之力刻书;或为书坊主人,以刻卖书籍为业。以地方官的身份而兼出版家的,如陆游父子、洪适、洪遵、洪迈三兄弟、朱熹、尤袤等人,都曾主持刊刻不少的图书。私人出版家中,著名的有:刻印《九经》、韩柳集的廖莹中;刻印《文苑英华》等的周必大;陈宅书籍铺主人陈起父子;刻印《史》、《汉》三书的黄善夫与刘元起;刻印两《汉书》的建安蔡琪;万卷堂主人余仁仲等等。本章以数家为例,介绍宋代刻书家的刻书情况。
六.
宋本的作僞
总结起来,僞造宋本的方法不外如下数种:第一当然是要将被僞造书中可能透露时代讯息的地方清除,这包括:撤去后代的序文、跋文、刻书识语,挖掉牌记以及其他能反映时代特徵之处。第二是用各种方法造成宋本的假像。这包括:僞造宋代牌记和刻书识语,挖改宋代讳字,染纸等等。第三是假借著名藏书家曾经收藏,来提高其为宋本的可信度,其手段是僞钤名人印章,假造名人题跋等等。第四是为了将残本充作全本,而挖改割裂目录、卷数与页码。这些手法可以互相配合使用,相互呼应,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过去的善本书目录中着录的宋版书,有许多后来被证实并非宋版,除了鉴定不精和有意拔高外,被书贾的僞造所蒙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去由于宋版书深藏秘府或藏书楼,主人往往秘不示人,难有深入的研究比对,所以藏书家往往为书贾所蒙蔽。当然,再高明的作僞,也毕竟是作僞,会留下许多的破绽。对于宋本的鉴定来说,除了要更多的熟悉宋本的版刻特徵与风格,更多了解宋代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之外,还可以针对作僞者的诸种手段,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书中是否有割裂、挖改的痕迹。只要将书页对住较强光线,一看便知。如果在书末、目录末有割裂的痕迹,涉及版刻时代和卷数的地方有挖改的痕迹,那就有可能是作僞者所为。二、书中的牌记、刻书识语、涉及版刻的年号等等,可以注意其字迹墨色,如果和他处有不同,则需要特别留意。作僞者有的是用木刻钤印在书上,墨色或深或浅,可能还有歪斜的现象,有的是以墨笔描画,为防识破,大多配以藏书印章作为掩盖。三、如果有名人的藏书章,刻字恶劣,印泥不佳,钤盖累累,不择位置,则亦需留心鉴别。今天宋版书已绝大部分归于公藏机构,可以提供研究者参考利用,各种宋版书的书影、书志、研究着作的出版,使我们在僞书的鉴别方面,有了比前人无比优越的条件。
七.从藏书印看宋本的流传
宋本(当然也包括其他各个时代的印刷品)从古到今的流传,不外两个途径:官府的收藏与民间的收藏。这两者又相互交叉,官府的收藏不断流入民间,民间的收藏也不断为官府所搜求入藏。古人藏书喜欢在书中钤盖自己的藏书印鉴,官府的藏书特别是宫廷的收藏品中也要加钤藏书玺印,因此现存宋本书中,许多都钤有琳琅满目的藏书印鉴。通过这些藏书印鉴,我们可以了解这些书的流传与递藏情况。
八.现存宋本在海内外的分布
即使从南宋末年开始计算,宋版书距离今天也已经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经历八百年的时代变迁,沧海桑田,能够幸而流传至今的宋版书,数量已非常有限。目前这些宋版书绝大多数收藏于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的各大藏书机构中。
大陆所藏的宋版书,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位,但大多集中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数家大型图书馆。台湾方面,以台湾中央图书馆与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宋版书为最富。国外对于宋版书的收藏,以日本最为宏富,且多珍罕之本。藏宋本较多的机构包括:静嘉堂文库、宫内厅书陵部、内阁文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等。欧美地区收藏中文古籍尤其是宋版书的,主要以美国的几个大图书馆为主,数量有限。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收藏有我国黑水城遗址发现的大批文献,其中大部分是西夏时期的写本、刻本、活字本,并有部分宋代、金代和元代的写本与刻本。此外,仍然有少量的宋版书存于私人手中,这可以从近几年活跃的古书拍卖市场方面得到佐证。
下编
选取了国家图书馆及北大图书馆所藏的部分宋版书,对其版本情况进行介绍与考证。包括:
一.宋刻本《后村居士集》考证
二.公使库刻书与苏辙《诗集传》
三.黄丕烈与陶陶室所藏“二陶集”
四.杨以增与四经四史之斋所藏“四经四史”
五.宋乾道刻重修本《春秋传》
六.宋刻《花间集》两种
七.宋刻《三苏先生文粹》
八.宋刻《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九.宋刻《古文苑》两种
十.宋刻《乐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