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憲宗崇奉藏傳佛教
我是如何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完成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的研究的
著作类三等奖  李畅然
 
《四库全书》电子版对我的第一本专著《清代〈孟子〉学史大纲》资料的搜集有重大助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便于搜集前代资料。由于本书重点在清代,研读前代文献的时间有限,《四库全书》电子版为查找前代文献的出处以及查找类似文献提供了便利。特别是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涉及了大量宋代理学的材料,《四库全书》电子版成为研读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便于对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四库全书》原书提要的差别。过去学者案头必备的是《四库全书总目》,但原书提要与总目提要时有异同。虽然已有学者对此有所论述和总结,然而学者限于手头的资料条件,很少有能力去一一比对。《四库全书》电子版不仅提供了《四库全书》的全文,还附录了《四库全书总目》,这就对二者之间的比对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本书发现,关于明《四书大全》的原型元倪士毅《四书辑释》,《四库全书总目》以贬抑为主,然而原书提要则赞赏有加;元胡炳文《四书通》的《总目》提要亦较原书提要加上了一些诬妄疑词;清陆陇其《四书讲义困勉录》的原书提要对明人经说是有所肯定的,《总目》提要对明人经说则只有批评,没有肯定,而《困勉录》的价值也只在于其尊朱辟王,而不在于其正面的讲学了:这些材料都证明《四库全书》提要未可认为是千古定论,今人还是应当通过对原著的研究来达到一个更为公允的评陟。本书即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重新审视明《四书大全》等书的价值。
三、本书第二章考查了清代有关《孟子》学的官方背景,其中尤以康雍乾三朝为重。对这一时期官方背景的考查,《四库全书》电子版可以提供不少材料和便利条件。
首先,便于查找文献更早的出处。如第二节之始提到康熙五十二年之扩大试题范围,所引康熙帝上谕原先出自《清史稿》,经查《四库全书》电子版,将出处改为《圣祖仁皇帝圣训》。
其次,提供了一些可供参佐的材料。《清史稿》卷108《选举三》载,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即于二年癸卯(1663)乡试废八股,只试策论表判。然而通过《四库全书》电子版所收《皇朝文献通考》卷48载,第二场的论有四书论、经论各一道,则虽八股文废,然四书五经的内容仍在科举中保有一席之地。
第三,提供了独有的资料线索。清初曾将内府藏宋本《四书章句集注》仿刻行世,具体年代有说是康熙年间,有说是雍正年间,有说是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电子版所收《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67《礼部•仪制清吏司•贡举下》载乾隆四年“奏凖颁发”之书中有“仿刻宋板四书”,则内府之仿刻不迟于是年。此条资料虽然对问题的解决并不具备特别决定性的意义,但还是把年代范围缩小了很多。
第四,实现过去完全不可能做到的“说无”。“说有容易说无难。”然第二章第四节提出“《四库全书》中唯见《大义觉迷录》之书名,《广东通志》卷1《典谟制》载有雍正八年(1730)《御制大义觉迷录序》,如此而已”,这种判断只可能在全文电子版的条件下才可能得出。类似的“说无”命题见第五章第四节。在该处讨论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时,笔者提出“遍查朱熹的著作和《朱子语类》,‘如有物’仅出现5次,远低于《疏证》的19次,而且没有一处是谈‘理’或者‘性’的”。这种命题通过手工条件也不是不可以做,但是费时费力,还难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用全文电子版,很快就可以解决了,而且很放心。

由此可见,本书的写作得益于《四库全书》全文电子版不少。《四库全书》全文电子版的确是嘉惠学林、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好工具。希望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并期待着它的更高版本的推出以及类似的海量规模的古籍数据库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