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憲宗崇奉藏傳佛教

使用《四库全书》电子版的一点体会

著作类三等奖  马东瑶

 

《四库全书》是我国卷帙浩繁的古籍丛书,对于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早在北大上学期间,图书馆古籍善本部的四库全书就是我经常去翻阅的重要参考书籍,而后来四库电子版的投入使用更是为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对于我来说,四库电子版不仅提供了一个检索和阅读古籍的方便快捷的平台,更为我的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写作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强有力的论据支持,在我的学术研究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现仅以博士论文《苏门六君子研究》为例加以说明。

“苏门六君子”是北宋文坛上声名卓著的人物,也是苏门文人集团最为重要的成员,但这一称号到底从何而来,是文学史上一直语焉不详的问题。一般根据《苏门六君子文粹》钱谦益序所言是在“苏门四学士”基础上“益以陈、李”,但“苏门四学士”是一个与任职馆阁有关的称谓,为何加上陈师道、李廌便成了“六君子”?且苏轼门下弟子众多,为何偏偏是这六人组成了“六君子”?这些疑问过去从未有人做出过令人信服的解释。带着好奇,我以“六君子”为检索对象查阅了四库电子版,获得了八百多条结果,遍及经、史、子、集四部,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删汰分析,我不但认定以“苏门六君子”为研究对象是一个极有学术价值的题目,而且推翻了我原来的写作构想,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都有了重大变动。

在我原来的设想中,是打算从纯文学的视角将苏门六君子作为当时重要的文人集团加以研究,但经过对检索结果的分析,我不但对“苏门六君子”称谓的缘起有了不同于前人的崭新结论,更重要的是,这个称谓的来历、含义以及逐步定型、传播乃至典范化的过程,实际上涉及到宋代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许多问题,这使我将文学视角转变为文化视角,将研究对象由“六君子”的文学扩大为“六君子”所联系着的文学、政治、思想学术和文化诸问题,这样,大大拓展了思路,具有了较为宏通的视野,为研究的成功初步奠定了基础。

四库电子版还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史料和有力的证据支持。首先,过去谈到“苏门六君子”称谓的出处多提传为南宋陈亮所辑《苏门六君子文粹》,但我通过四库电子版的搜检,在文学研究者不大关注的理学家魏了翁的文集中找到一条材料,证明这一称谓早在北宋末年即已出现,同时还有大量材料证明,到了南宋初年,这一称谓已广为流播,其中有些材料的出处为四库全书所独有的版本,如方回《桐江续集》。其次,通过搜检到的材料还证明,“苏门六君子”的“君子”一词并非对人的泛泛称谓,而是包含着道德评判因素,并通过与其它以“君子”为称谓的群体如“庆元六君子”等的比较,可以凸显“苏门六君子”这一群体的特色所在。第三,我的论文中的重要一节“后人眼中的苏门六君子”,探讨六君子是如何被后人所接受并成为士人典范的,涉及南宋以后历代人对他们的评价,很显然,如果没有四库电子版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这节内容所涉及的资料查阅将极为费时费力,而且很可能因资料搜集的不完整而影响到结论的准确性。

我的博士论文最后获得了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并得到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而在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说,我的论文从研究思路到重要章节的一些出新之处,都与四库全书电子版所提供的检索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在多年使用四库电子版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它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有了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要善于利用四库电子版所提供的庞大资源。四库全书共有三千多种图书,囊括了古代文学研究者所需经、史、子、集的基本典籍,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四部丛刊。四部丛刊虽然版本较为精良,并且也有了电子版,但所收图书仅五百余种,尤其古代文学研究者经常需要查阅的文人笔记资料所收较少,无法满足需要。除了资源丰富,四库电子版无论在阅读还是检索方面也都是极为便利的。从阅读来说,电子版提供了联机字典、笔记、拷贝等功能,比纸本可以更为方便地查字、做标记和转变为电子文档。从检索来说,电子版更是具有纸本所不可比的快捷功能。比如要在《佩文韵府》中查找某一个字的韵部,如果用纸本的话,不管是单行本还是四库全书本,都需通过四角号码等进行查找,耗费时力,而如果用电子版,不到一分钟便可完成查找。

在运用四库电子版时要善于扬长避短。除了聚珍本等少数典籍,四库全书在古籍中算不上是精良善本,这是四库电子版的先天不足,但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充分发挥其所长。在四库电子版获得相关信息后,可以去找纸质善本或校点本进行比对,不但能获得较为稳妥的资料,而且也是一次版本校勘的学术研究过程,长久积累下来,在文献学方面亦能有所收获,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四库电子版将前人的文化结晶转化为高科技成果,为今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便是其中的受惠者之一,并且毫无疑问,四库电子版必将在今后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