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明憲宗崇奉藏傳佛教

《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

 

李雄飞(北京大学图书馆 馆员)

 

内容提要

《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的原作者是施廷镛先生。

施先生是我国图书馆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古文献学家。又名镜宇,字凤笙,晚号奋生,原籍安徽省休宁县东乡施村。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光绪末年就读于南洋方言学堂法文班。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并很快波及全国。时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处任职的先生,满怀爱国激情,积极投身到这场革命洪流中去。他加入了南京学界联合会,参与游行、宣传等活动,并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分派下,担任文件缮印和联络等工作。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东南大学,并筹建图书馆。1922年,由于先生对目录学的浓厚兴趣,他被调入图书馆从事中文图书编目工作,从此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图书馆事业。在东南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担任了第四届暑期学校图书馆学的教学工作,讲授图书装订等有关课程;与两位同道筹组南京图书馆协会,并任该会干事;后又兼任江苏图书馆协会副会长。1929年北上,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中文图书的编目工作和古籍的采购工作。同年成为北平图书馆协会会员,1932年被选为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七·七事变”后,被转聘为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目组组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编目股股长。1946年,受吴有训先生之邀,南下任中央大学(南京解放后改为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编目部主任。1961年升任副馆长。

施廷镛先生的一生有两大贡献:一是对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自1922年被调入东南大学图书馆工作开始,直到先生仙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把毕生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他在东南大学时,曾利用暑假开设图书馆学的有关课程,向学生传播和普及图书馆知识;直接参与图书馆的建设,曾参加筹备建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工作;先后在南京、江苏、北平等地的图书馆协会任职并担任领导工作,对当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在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方面也有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图书分类方面。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曾主持了对图书的科学分类工作,并创编了《图书分类法》和《著者号码表》。此分类法被称为“施法”,与当时由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创编的“刘法”并称于一时。直到今天,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分类仍在采用“施法”。二是不遗余力地抢救整理国故。先生是因为对图书目录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而被调入图书馆工作的,此后一生都致力于古籍整理工作。19258月,他曾被清室善后委员会聘为顾问,清点和整理故宫图书。在整理昭仁殿藏书时,编撰了《天禄琳琅查存书目》,并对《掌故丛编》第十辑中的《禁书目录》进行了校注。在图书馆工作的几十年里,他所从事的工作也基本没有离开过古籍的采买与编目。他还曾编写了《古籍版本学浅谈》的讲稿,在高校中普及古籍版本学教育。先后主持编印了《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目录甲编一》、《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丛书子目书名索引》、《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旧籍分类目录(初稿)》,对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是施廷镛先生的一部遗著,是倾其一生从事古文献整理和研究的心血积累。内容涉及版本知见、雕版印刷史、金石碑铭、甲骨简册、版本鉴定、工具书介绍等等。本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古籍珍稀版本知见。该部分是本书的主体,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以上,故以此部分内容作为书名。原著者施廷镛先生毕生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知阅佳椠善本无数。在此编中,著者将自己一生所知和亲见的珍稀古籍善本,按照宋本、金本、元本、明本、插图本、写本(包括抄本、稿本、写本)等不同的版本类型进行分类编排,最后还附有《明代藩府刻本》。除写本和插图本外,均为明以前版本,确实珍贵稀少。其于每书之著录内容,遵郑樵“泛释无义论”,有详有简,不拘一格,重点突出,明白晓畅,有大家风范。与其它古籍书目不同的是,著者不仅详细著录了所见各书的书名、著者、版本、行款,还著录了书中重要的版本信息源——牌记,为以后的古籍整理者留下了珍贵的参考资料。此外,许多书还有作者的版本考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完备了该书的内容,提升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弥补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善本书目著录简单的不足。所知各书,则“引经据典”,表现了施先生博览群书的深厚的学术功底。

二,非纸质载体文献。简单介绍了甲骨、金石、缣帛、竹木简策等非纸质载体古文献的

基础知识,表现了施先生在文献学方面的广博学识和深邃造诣。篇中还介绍了有关甲骨文、金文的主要论著,以及毛公鼎、散氏盘铭文考等内容。

三,古籍版本鉴别常识。作者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介绍了古籍版本鉴定的基础性、普及性常识,对古籍的辨伪也有论及,是施先生对其古籍版本鉴定丰富经验的一个精炼总结。

书后还附有古籍书影、图录工具书、宋代、清代帝王避讳简介、宋代、清代帝王建元名讳字简表。

《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乃施先生随手所记,是倾其一生从事古文献整理和研究的心血积累。只可惜,未及出版,先生即驾鹤西归。因未及整理校覈,因此编排十分混乱,如宋本中既有元本、明本,又有写本、抄本;且有重复著录;其它诸如笔误、失考、语焉不详以及与上下文皆不相干之文字也有许多处。因此,该书的整理工作十分浩繁。

笔者具体的整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

1.将所有的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太岁纪年都标注以公元纪年。许多年代只有干支或太岁,并无朝代、年号,笔者都作了认真的查考,非确凿无疑则不予标注。对一些年号纪年的年尾年头问题,都查检《中西回史日历》进行了公元纪年的转换。

2.稿中标点错误较多,大量引文又无标点。笔者对全稿的标点进行了校正,并对无标点引文加注了标点。

3.对所有内容进行条分缕析,剔除了其中的重复著录,纠正了编排上诸如宋本中既有元本、明本,又有明、清影宋抄本的混乱。

4.稿中所著录之珍稀版本,凡现存北大图书馆者,均逐一进行了认真核对,纠正了稿

中以及本馆著录中的许多错误。

5.以按语的形式,对稿中讹误及语焉不详之处加了注解,其中有许多是笔者个人的考证。

6.稿中引文多凭作者记忆,因而脱漏极多,这也是老一代学者在引文时的习惯。笔者对绝大多数引文进行了核对,补其脱漏,正其讹舛,并注明其出处。因时间紧迫,也为检索核对迅捷方便,笔者使用了电子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乃中国古代典籍之渊薮,但由于抄写舛误甚多,历来为学者所慎用。笔者显然是犯了校勘之大忌,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出处,也可方便读者按此线索核对其它版本,以校异文之正误。

7.此稿乃先生多年心血之凝聚,所著录的珍稀版本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为了更好地体现其价值,也为了更方便读者使用,笔者特仿照瞿冕良先生编著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为稿中“珍稀版本知见录”部分编制了书名、作者、序作者、校勘者、出版者、刻工、抄书者等的混排索引。

8.稿中有许多人名是以字号著录的,如钱竹汀、秦酉岩等。笔者在其第一次以字号出现时,都在其后注明本名,此后如再以字号出现则不注。索引中亦如是。

9.如同一条目在稿中同一页出现多次,索引中则只出现一次而不反映其出现次数。

10.稿中凡笔者所加按语或注记,皆用楷体以示与原稿之区分。按语前加“李按”二字。

11.就本馆所藏,为手稿中所著录的古籍选配了部分书影。

总之,此稿的前半部分(古籍珍稀版本知见)以客观描述为主,且所著录之珍稀版本有很多都是燕大和老北大图书馆旧藏,有的至今仍保存于北大图书馆,为书稿的核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笔者对前半部分的改动较多,主要是结构上的“拨乱反正”,以及大量的纠谬。后半部分(非纸质载体文献和古籍版本鉴别常识)为作者个人的学术见解,只是文字上的校对,未作改动。